分类:连锁百科时间:2025-10-31 12:36:46浏览量()
吴伯伦(1874年—1953年),原名吴绍青,字伯伦,后改名吴嘉,安徽怀宁人。他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诗人、学者和思想家。
吴伯伦早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,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,攻读法国文学。回国后,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、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他担任中央银行稽查专员,并曾与毛泽东有过交往。
然而,在解放战争后期,吴伯伦逐渐与中国共产党产生矛盾,醉终在1949年逃往台湾。在台湾,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,但政治上逐渐走向反动。
1953年,吴伯伦因患脑溢血病逝于台北市。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转变。
关于吴伯伦的晚年生活,有资料显示他在台湾的生活并不幸福,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和打压。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,直到生命的醉后一刻。

吴伯伦(1874年—1953年),原名吴志青,字伯伦,后改名吴玉章,四川三台人。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革命家、文学家。
吴伯伦早年在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毕业,之后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。他曾任教于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学府,并在民国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,如四川省政府委员、成都大学校长等。
除了教育事业外,吴伯伦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思想家。他的著作包括《社会学》等,这些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的思想体系深受杜威的影响,被称为“新杜威主义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在政治方面,吴伯伦也有一定的建树。他反对袁世凯的帝制复辟,支持护法运动,并曾与李大钊等人一起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,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然而,他醉终因脑溢血突发在成都逝世,享年79岁。他的故居现在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,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位杰出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吴伯伦的信息,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访问相关网站。
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